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报告
时间:2015-12-11 来源: 人大办——2015年9月25日在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
天桥区农业经济发展局局长 吕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全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近两年来,区农发局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发展农业的部署安排,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全区农业经济实现了健康稳步发展。2014年全区一产增加值3.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96元,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3%;2015年上半年,全区一产增加值1.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32元,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9.4%。
(一)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积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必须牢牢扭住土地流转这个前提。我区农业汇集地为大桥镇、桑梓店镇和泺口办事处鹊山五居。农业人口8.67万人,劳动力5.47万人,耕地14.88万亩。通过健全完善土地流转中心、三级土地流转网络和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为实现土地大规模流转打下了基础。通过转包、转让、互换、出租、股份合作等进行土地流转,截止6月底,全区流转土地15716亩,涉及农户2015户,流转金每亩1200元—1400元左右。通过土地流转,有的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的建立都市农业观光园区,有的成立生态园林,还有的开办农场,以种植绿化苗圃、粮食、蔬菜和瓜果为主,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种养殖,大大提高土地的产值。目前,全区都市农业园区共10家,市重点应急菜田基地1家,新申报绿色认证产品4个。3家合作社列入市级重点社,2家家庭农场列入市级家庭农场。
(二)全面推动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一是抓好政策落实,稳步推进农、林、牧产业发展。全面落实惠农政策,每年发放各类补贴资金2000万元。今年全区小麦总产量在5.9万吨以上;黄河北造林1200亩、育苗1000亩;目前全区共发展规模养殖场16家。二是抓好基础保障,为农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完成大寺河综合治理工程,目前正在申请市级验收。今年组织3次引黄灌溉,引水1500多万立方米。上级批复农村公路建设51公里,申请补助资金980万元。查处违法开采地下水的自备井100余眼,建设完成取用水单位水资源自动监测系统。认真落实防汛责任制,确保安全度汛。做好美国白蛾等林业病虫害防治,对集中连片区域实施飞防。发放宣传材料2000多份,强化林木采伐、野生动物保护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组织实施农资打假,组织饲料原料整治等专项检查,把好屠宰环节检疫关口,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落实好农、林、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工作,30名协管员已全部上岗到位。三是抓好配套服务,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今年需确地村28个,已有24个村完成任务。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已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13个、连片治理村5个。今年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有省级连片治理村9个、市级5个,在全市首屈一指。全面落实“六位”一体帮扶机制,科学推进精准扶贫。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到山东西霞口村学习农业农村发展先进经验,我区4人被评为“济南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虽然我区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我区在济南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战略地位和全区转型发展的任务要求,对照农民增收的愿望目标仍存在着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现在:
(一)农业经济转型发展难度大。一是受土地政策影响,我区耕地绝大部分为基本农田,发展现代农业受土地政策制约。二是农业产业投入大,见效慢,融资存在困难,资金投入受到制约。三是农业灌溉水平较低,主要依靠引黄灌溉,难以及时满足灌溉需要。四是当地群众以外出打工为主,群众观念对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也不高。
(二)农业装备水平还比较低。一是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的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专业的科学技术人员匮乏,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开拓能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统一规划,村与村之间没有协调一致的规划控制。三是农村公路建设水平低,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镇村交通网络。
(三)农村集体经济还比较弱。黄河北村庄大多数村集体收入较少,还有少部分村为集体经济空壳村,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影响农村产业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区农发局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示要求,以“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为目标,加快发展天桥特色现代农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争取现代农业发展再有新突破、农民持续增收再获新成效,为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一)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和土地流转政策,充分发挥土地流转典型事例的示范带动效应,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推动措施,创新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破解土地政策困扰难题。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进行合作,支持集体经济强村土地连片经营,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和联合,推动土地经营权集中,全力打造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全力推进确权登记颁证,年底前基本完成任务。积极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农业融资担保和产权信息管理三大平台建设,打造集配置资源、活化资本、服务“三农”、沟通城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产权市场体系,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融资贵问题,为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拓展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鼓励支持村集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发展条件,盘活现有资产和资源,通过入股经营和提供产业服务等形式,开拓创新发展路径,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支持村集体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产业发展中实现集体增收。同时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落实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规定。
(二)强化政策服务,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保障粮食生产。围绕鹊山龙湖的开发和带动,引进实力较强的经济实体投资建设新型园区,打造省城北部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指导基地完善发展规划,做大做强蔬菜产业。积极推广林下种植高附加值苗木产业。加快畜牧业发展。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大经济作物机械化推广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民组织化水平。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基地,扶持农民合作社做好农产品的加工、整理、储存、保鲜、流通等生产经营环节,不断创新完善 “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等经营模式,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管理制度,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单位的监管力度。全面开展农、畜、林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三)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推进齐济河综合治理工程,力争早日立项。加强农村公路整治,对农村公路两旁进行美化、绿化,亮化。加快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完成14个村的乡村连片治理任务,打造好104国道(天桥段)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线路。对规划村庄实施环境整治,开展“五化”提升行动,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把扶贫解困放在突出位置,完善“六位一体”帮扶工作机制,以10个贫困村为重点进行示范帮扶,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和改善民生工作,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加快贫困群体脱贫致富、贫困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大寺河沿岸绿化工程,搞好大寺河、齐济河河道环境治理。抓好北绕城天桥段绿色通道绿化提升等绿化工程,打造黄河沿岸生态旅游区。抓好水资源管理,重点落实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工作,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四)加强组织措施,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强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创新农业农村工作机制。研究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把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为考核各单位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注重在农村发展中考察干部、识别干部、检验干部。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步伐。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建立稳定递增的农业资金投入机制,将有限的财政资金作为“杠杆”,撬动金融资金投入农村发展。整合使用上级各项支农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着力营造由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优良环境为重点的“洼地”效应,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今后,我们将在区人大监督下,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实干创新,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天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