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区市容环境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时间:2009-04-27 来源: 人大办天桥区市容环境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2009年4月24日在天桥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天桥区建设委员会 任庆生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我将全区市容环境卫生工作情况向各位主任和委员汇报如下,请审议。
一、近期工作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我区市容环境整治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迎全运”重点工程建设和综合整治为契机,以加强环卫工作为突破口,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区市容环境面貌得到明显好转。
(一)重点治理“脏、乱、差”,市容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由于体制机制和地理位置原因,天桥的城市建设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北三办”地区占城区面积的70%,但多年来市政基础设施未纳入城市管理体制,再加上近年来省、市多项重点工程在我区相继开工建设,造成全区环境面貌的脏、乱、差现象大量存在,被广大居民群众所诟病。为此,区委、区政府自2008年以来,先后召开多次会议,采取多项措施,并向社会郑重承诺:到2009年6月底之前,全区实现“无保洁盲区、无垃圾死角”目标,甩掉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帽子,城市形象和环境面貌彻底改善。
1、环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今年确定改造建设公厕17座,已完工5座、在建8座,目前我区二类以上公厕达到37座;在建保洁员公寓3座,改造垃圾中转站7座;第一批141个果皮箱投放工作已经完成,同时投放垃圾转运箱19个,并抽调专人对垃圾转运箱进行集中喷漆翻新,实现日常化维护管理。全区13个街道办事处实现了小型机扫车全配套,11个办事处配备洒水车,有效改善了环卫作业方式和形象,促进了我区环卫基础设施的整体改善,推动了我区环境卫生工作的规范、高效开展。
2、环卫体制得到明显加强。为进一步明确各街道办事处、区城建系统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分工,推进全区环境卫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化,区委、区政府结合全区环境卫生工作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意见》、《关于城市管理和市容环境卫生工作问责暂行办法》、《关于修订完善城市市容长效管理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等相关文件,为全区环境卫生工作的高效、创新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强化属地管理职责,明确各街道党工委书记是本辖区环境卫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3、各项环卫活动有力开展。为使环境卫生工作在全区深入开展,形成全区上下高度重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我区实施了区级领导包挂办事处制度,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并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环境卫生整治及创建活动,像“城市市容长效管理优秀单位”流动红旗评比活动、“无保洁盲区、无垃圾死角”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创建活动等等。以活动为载体,以街道办事处为主体,广泛动员发动辖区内广大居民群众参与环境卫生工作,招募环境卫生义务监督员,组建巡查队,形成了全民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目前通过 “无保洁盲区、无垃圾死角社区居委会”验收审核的达到57个。
4、“北三办”生活垃圾实现统管统运。针对脏、乱、差现象多半集中在北园、泺口、药山三个街道办事处的现状,而“北三办”地处城郊结合部,多年来未纳入城市管理体制。为此,我区在工作中树立大环卫意识,将北三办地区全部纳入城市管理工作体系。认真分析北三办地区存在的垃圾外运率低,且多为各村居自设垃圾倾倒场的现状,大力推行生活垃圾统管统运工作,并由区环卫局于2008年12月全部接管了北三办地区垃圾外运工作,加大对垃圾清运点的巡查力度,合理调度车辆,适当增加清运频次,确保了垃圾及时外运,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充分认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围绕环境整体上水平,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果
1、道路综合整治亮点突出。2008年以来,累计投资1.35亿元,对师范路、汽车厂东路、无影山东路、东西丹凤街等61条主次道路实施了改造、整修,整治后的道路景观明显提升。特别是三孔桥街改造标准高、立意新,形成水景生态走廊的景观效果。三孔桥街、济泺路被命名为市级样板示范路。目前,堤口路、师范路等30余条道路的整治工作正有序进行。
2、河道整治初显景观效果。突出抓好工商河综合治理,完成投资8000万元,一期土建工程基本结束。共拆除占压河道违章建筑物1.5万平方米,铺设截污管线6000米,道路中粒8万平方米,人行道花砖6万平方米,路沿石2万米,更换安装护栏8000多米,砌垒河墙3800多米,清淤13.4万立方米,完成绿化7万平方米,清淤、截污、补水、堤岸砌垒和管线铺设全部完成,河道水质明显改善,部分节点初显景观效果。桥梁建设中,师范桥、重汽桥、一印桥已完成重建,虹桥、标山南路桥、交通厅街桥完成加固,金牛桥、堤口路桥将于5月底前完成重建。在做好工商河综合治理的同时,切实搞好全区河道保通畅、保洁净“双保”工作,我区河道“双保”工作被评为全市第一名。
3、园林绿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形势任务的需要,结合全区重点建设整治工程及项目,将工作思路由普遍绿化转向园林美化,全区新增绿化面积27万平方米,连续四年名列全市前茅,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5%,济泺路、济齐路、经一路、无影山北路等重点道路绿化提升效果显著。创新绿地管理方法,提高绿地养护管理水平,绿地养护管理综合考核名列全市第一。
4、夜景亮化工作成效显著。市原下达的69栋楼体亮化任务已完成68栋,完成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市第一,新增加的北园高架路天桥前段两侧48栋楼体的亮化设计方案基本确定,8栋正在施工。投资900万元,完成163条背街小巷路灯灯亮工程,共安装更换路灯1341盏,提前两个月完成街巷路灯一期工程安装建设任务,完成任务量居全市第一。二期工程建设任务为100余条街巷,现已完成76条,安装更换路灯870余盏。
5、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突出成绩。一是城市出入口整治。顺河高架路北沿两侧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水屯社区实施了土地征用清理整治,边庄社区整治改造工作基本完成拆迁。二环北路和绕城高速整治已经启动实施。二是铁路沿线整治。圆满完成“迎奥运突击整治”,在全省迎奥运铁路沿线测评中,我区4个路段被评定为整治亮点,占到了全市的一半,在全市任务最重、亮点最多,全区铁路沿线环境面貌明显改善。三是窗口部位整治。高标准完成火车东站广场整治任务;济南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环境综合整治进入实质阶段,投资160多万元对火车站地下广场进行全面提升,大明湖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
6、“平改坡”及居民小区整治扎实推进。完成168栋楼体,9.91万平方米的“平改坡”改造,列入今年全市第一批“平改坡”改造计划的33栋楼体现已全部开工。另外,全面完成了市里下达的9个居民小区的综合整治任务。
7、户外经营整治收到实效。按照疏堵结合,已堵为主的原则,对辖区52条道路集中整治,先后取缔了历山路北首、济泺路、北园大街等多处马路市场,16条市控道路中14条达到示范路标准。
8、秸杆禁烧成效明显。一是全力实施秸杆禁烧,在麦收和秋收期间,区秸秆禁烧办公室成立了6个秸秆禁烧现场监察组,配备了专用车辆、执法设备和灭火工具,对辖区近13万亩禁烧区域开展秸秆禁烧监察工作,节假日不休息,做到监察不留死角、无缝隙、全覆盖。实现了全区“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的目标,被评为“济南市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先进单位”。二是成立了扬尘治理联合执法巡查组,建立了通报制度,每周定期通报检查情况。巡查期间,共出动车辆300余车次、人员1100余人次,共检查工地140余处,处罚40处,上报市执法局35处,整改38处,检查督促市政工地27处。
9、渣土乱倒得到有效遏制。配合全市统一部署,组建6个部门参加的联合执法队伍,对辖区建筑施工工地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查,对重点工地源头实行盯靠管理,查扣违法违规运输车辆40余辆,依法对7名违法驾驶员实施了行政拘留,有力打击了违法违规运输行为,渣土乱倒、撒漏及运输车辆超载现象明显减少,全市治理渣土乱倒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三)创新管理机制,城市管理的数字化和长效化逐步完善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的创新发展,不断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引进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建成了区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通过劳动部门招聘了40名城管监督员,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实行数字化、网格化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实效性。2008年8月份正式运营以来,全区总上报案件10928件,立案处理9731件,处结率为89%。积极推进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成立了区城市市容长效管理检查考核小组,本着“公开公正,现场打分,指出问题,限期整改”的原则,随机确定检查路线,实行天天检查,深入主次干道、社区街巷,积极开展民意调查,认真查找城市管理和环境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下发问责通知单,限期整改并进行复查,适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新闻媒体参与检查,督促各街道办事处和有关职能部门扎实推进环境卫生工作。工作中,在全市率先实行城市管理和市容环境卫生工作问责制,对在环卫工作中,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责任人,依法依规追求其责任,极大地增强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做好环卫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主要经验做法
回顾近期工作,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上述成绩,概括起来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全区上下对市容环境整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取得各项成绩的基础。一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一些重点整治项目,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过问、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区人大常委会多次开展调研活动,自10月份以来组织人大代表进行巡查监督,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给予了很大支持和关心,多次开展调研活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区直有关部门、街镇在工作中也密切配合,给予了大力支持,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权责明确,组织体系健全,是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组织保障。近年来,我区围绕“迎全运”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后成立了十余个专项指挥部,明确了责任人及责任单位。今年,在以往组织架构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任务变化情况及时组织、调整迎全运组织机构,2月26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全运会筹备工作的部署要求,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了迎全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并出台了一系列整治方案,成立了交通秩序、建筑渣土、环境卫生、户外经营、市容道路、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夜景亮化等八个专项整治小组,明确了监察考评相关规章制度。各街道办事处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根据辖区实际,组成了相应的机构,在环境综合整治和日常城市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区城建系统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服务到位,与街道办事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肯干,顽强拼搏,是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的关键。在当前各项工作任务重、困难大、矛盾多的情况下,各街镇、各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忘我工作,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城建各部门、各专项指挥部的一线同志,在没有任何补助和加班费的情况下,不计较个人得失,“五加二、白加黑”,攻坚破难,表现出了极强的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借势攻坚、再接再厉,全力做好下一步工作
虽然我区各项城建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承办全运会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城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环境卫生保洁水平不高、占道经营问题较为严重、“八乱”现象较为突出等问题还大量存在,目前距6月底不到70天的时间,全区111个社区居委会中,仍有54个未达到“双无”标准,且大都位于“北三办”地区,整治任务极其艰巨。根据区人大市容环境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所提建议,今年将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交通秩序整治。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方案,规范交通秩序,科学调整行车路线,加强交通管理,引导设施建设,完善诱导系统和标志标线,加大缓堵保畅力度,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打通辖区断头路、对辖区影响交通畅通的“瓶颈”道路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有条件的道路进行整治;对辖区 “灯亮工程”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解决因路灯不亮问题易发事故点、段;对辖区影响交通的“马路市场”进行全面整治“还路于民”;对辖区交通事故“黑点”进行全面的整治,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坚决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建筑渣土整治。进一步完善由建委、城管执法、市容环卫、公安、交警、市渣土办、办事处、镇等部门(单位)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重点对本辖区在建的棚户区贸易楼片区、金色阳光花园、红星美凯龙、官驿街片区、小清河治理工程、北坦片区工程、宝华片区等施工工地进行监管,渣土处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管理。按照“以区为主,条块结合,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整治”的要求,突出重点难点,实施标本兼治,实现长效管理。在2009年8月底之前,实现我区城市化管理区域内各建设、施工工地建筑垃圾源头管理率、运输单位及车辆监管率、撒漏乱倒应急处置及时率、渣土死角清除率、渣土倾倒场规范化处置率均达到85%以上。城市化管理区域内的建筑垃圾处置管理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三)环境卫生整治。紧紧围绕迎全运这一主题,深入开展 “无保洁盲区、无垃圾死角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创建活动,确保2009年6月底前,各社区和办事处必须达到“无保洁盲区,无垃圾死角”双无标准。全面提升道路保洁水平,根据城市区域和路段的重要性等级不同,严格按要求落实保洁员人数,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各项道路保洁作业制度和标准,道路及社区保洁率达到100%,主次干道机械化保洁率达到60%以上,冲刷、洒水率达到95%以上。全运会前新建公厕2座,改建公厕15座,主次干道设置果皮箱300个,规范生活垃圾收集和清运工作,对出现的垃圾死角进行全面排查清理,各城区办事处垃圾袋装收集率达到100%,北三办地区垃圾袋装收集率不低于80%。
(四)户外经营整治。整治范围包括火车站片区、火车东站片区、长途汽车站片区、济南动物园片区4个重要片区,主要道路(52条路段。其中20条严禁路,32条严控路)以及城市出入口、市区景点、繁华地段等重要窗口部位。按照“政府统一指导,以办(镇)为主,职能部门有效衔接、密切配合”的原则,坚持协调一致,建管并重,标本兼治,疏堵结合,依法取缔各类占道经营,加快便民市场建设,根据市政府下达的2009年度菜市场新建改造提升任务要求,各街道办事处完成不少于1处的新建菜市场任务,下大力气取缔未经批准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马路工厂、固定摊点、流动商贩,店外经营、露天烧烤行为,配合社区菜市场建设,引导业户入室进厅经营。
(五)市容道路整治。对全区86条道路、3个窗口、1个出入口两侧和周边环境进行包括市政设施整修、广告牌匾整治、乱搭乱建拆除、建筑容貌美化、景观照明完善等内容的全面、立体整治,确保设施完好、环境整洁、容貌美观。其中广告牌匾整治将按照全市确定的整治方案,拆除道路两侧未经审批擅自设立及审批到期不宜继续设置的户外广告牌。控制公益性广告比例达到20%以上,限制商业广告,且自9月起,商业广告全部覆盖为全运会公益广告;视觉污染清除将主要拆除占压道路的违章建筑,拆除影响城市景观及临街单位私搭乱建的建筑物、构筑物,整治规划中予以保留的建筑立面,容貌较差的进行清洗、粉刷,有条件的彻底装修改造,使其面貌一新。道路改造后,原则上沿线单位不再设置围墙,不许有断壁残垣存留。
(六)绿化美化行动。按照“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全面提升”的原则,对“桥、场、园、路”实施绿化美化、亮点打造、环境提升,整合、提升小型绿地资源和档次,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简洁大方、欢乐祥和的城市绿化环境。重点包括顺河高架桥、天桥的美化绿化,火车东站广场的绿化提升,历山路、经一路、明湖西路、明湖北路、济泺路、二环西路、二环北路的花卉布置,养护管理。
(七)环境保护行动。加强对建筑、拆迁、市政工程(道路管线)、物料和渣土运输、道路保洁、堆场(露天仓库)和绿化施工过程中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秸秆禁烧责任制落实的监督检查;强化环保监察,加大治污减排工作力度,创建扬尘污染控制区,确保第十一届全运会期间,我区环境空气中各主要污染指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良好要求。
(八)夜景亮化行动。主要任务包括主要道路沿线和广场周边剩余任务楼体三联商务中心及新增北园高架路天桥段两侧共计49栋(处)楼体夜景亮化工程建设,背街小巷路灯二期工程建设任务总量预计为100余条街巷、1000余盏路灯。围绕“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主题,全面完成区内以主要道路沿线和三个广场周边楼体为重点的夜景亮化工程和街巷路灯“民心工程”建设与提升,进一步美化、亮化我区夜间环境,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召开。
另外,在做好迎全运八大整治工作的基础进一步完成重点河道及排水管道整治工作。一是重点抓好工商河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工商河整治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工程施工程序安排和总体进度计划,保证5月底前完工,把工商河打造成以防洪、泄洪、观景、休闲于一体的生态长廊;二是在搞好工商河综合整治的同时,搞好辖区内东泺河、柳行河、兴济河等河道的疏浚工作,保证行洪畅通;三是组织人员和力量对全区范围内雨污水地下管网实施全面整治,汛前对全区道路雨污水井全部掏挖一遍,疏通地下管网,重点解决北园大街周边道路排水问题,摸清北三办排水设施现状,保证在汛期来临之前雨污水管网的畅通。
四、振奋精神,共克时艰,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2009年,是建设管理工作十分艰巨的一年,要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必须进一步振奋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更扎实的工作措施,迎难而上,努力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参与城市环境卫生管理。首先是正确、冷静的评价和认识我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的成绩,对当前存在的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当前,社会各界对我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关注较高,要在6月底之前全面实现“无保洁盲区、无垃圾死角”目标,甩掉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帽子,城市形象和环境面貌彻底改善,必须作出更大的努力,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其次要牢固树立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大理念,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区都来关心支持市容环境整治良好局面;再次是广泛开展“迎全运、讲文明、树新风”等系列活动,促进市民环境意识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积极性。
二是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工程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强调度,强调全区上下的协作配合,充分调动社 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全力推动市容环境整治的合力。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定人、定岗、定时,确保工程进度,明确责任,强化协调服务,搞好跟踪落实,争取尽快开工。
三是要进一步争取上级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在加大资金筹集力度、用足用活上级各项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沟通,注重协调,最大程度取得上级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为各项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2009年是全运年,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总体要求,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进一步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加强环境卫生工作力度,大力治脏、治差、治乱,全力打好环境整治攻坚战,以整洁优美、规范有序、和谐文明的环境面貌迎接第十一届全运会的胜利召开。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