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时间:2009-10-27    来源: 人大办
关于全区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

――2009年10月27日在天桥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天桥区教育局局长 孙向军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汇报全区教育发展情况如下,请审议。

  一、天桥教育概况

  多年来,天桥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战略,全区教育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目前,全区共有幼儿园83所(其中教育办独立园2所);小学36所;初中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专1所;特教学校1所;成教中心2所。教育系统先后荣获教育部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中国教育学会济南天桥教师发展基地、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基地等众多荣誉称号。

  二、近年来的主要工作

  (一)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确立“均衡、公平、内涵、特色”发展理念

  1.均衡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薄弱区域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2.公平发展。深化招生、管理、教学、评价等制度改革,使所有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服务。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资助制度,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

  3.内涵发展。全区教育发展在保持适宜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积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更具活力的办学环境和学校制度。

  4.特色发展。鼓励校长立足历史,创新发展,形成个性化的特色办学思想。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特长,锤炼教学风格,形成别具一格的教书育人特色。鼓励学生自主能动地发展,培养特长,张扬个性。

  (二)以硬件整合为基础,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2007年,区委、区政府做出了推进教育资源整合的决策。全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强力推进。

  1.建设明湖中学,组建明湖小学,打造东部地区龙头学校

  在原明湖中学新建4700平方米综合楼,将北园中学并入,组建可容纳30个班1500名学生的规范化骨干初中学校。

  将相邻的杨庄、水屯、边庄、柳云、白鹤五所小学合并,组建占地39.4亩,可容纳36个班1600人的明湖小学。

  将联四小学与清河实验学校整合,组建清河实验小学。

  以明湖中学为龙头,辐射周边小学,形成现代化、高质量的教育新格局。

  2.搬迁五十六中学,优化西部地区教育资源

  将堤口回民小学和八里桥小学合并后移址交校路,更名为交校路小学,办学能力提升至可以容纳20个标准教学班。将二十九中学并入博文中学。将原回民小学与原二十九中学整体建设,迁入五十六中学,其占地面积达到54.8亩,办学能力提升至可以容纳30个标准教学班。

  3.组建济南师范天桥附属学校,提升北部地区教育水平

  借助济南师范百年老校的品牌,利用原泺口中学、泺口小学、黄航学校的资源,组建(远期)占地60亩,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九年一贯制济南师范附属学校。

  4.配合棚户区改造,提出新学校建设意见

  配合天桥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在北刘片区规划了占地1.8公顷(27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可容纳36个班,1800名学生的小学。

  在宝华街与官扎营片区提出了新建两处小学的建议。

  在北坦小学新建1600平方米功能楼,大力提升其办学能力。

  5.积极利用市直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带动薄弱学校发展

  将五十一中学的学区划给十五中,扩大市直学校十五中的服务半径,让地区百姓得到实惠。

  6.借力小清河改造工程,打造锦苑学校

  将四十六中、锦苑学校初中部整合。将北苑小学、标山小学、锦苑学校小学部整合。整合后的锦苑学校能达到小学24个班,初中12个班,可容纳学生1800人的规模。

  7.启动西北部药山片区的资源整合工作

  将药山中学迁入药山实验小学,两校合并组建九年一贯制新二十九中学,为药山西、北部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将泺口金牛小学迁入原药山中学校址,更名为药山小学,对口五十六中学区,为药山东、南部学生接受优质教育提供条件。

  8.结合“山东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合格学校

  按照校舍安全工程的要求,积极做好校舍普查鉴定与维修建设工作,做到区不漏校,校不漏房,彻底消除校舍安全隐患。近期已整体拆除了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堤口路小学教学楼和天成路小学的部分校舍。

  9.着力做好薄弱学校的提升

  加强位于黄河北岸的鹊山小学与泺口片区东部的李庄小学的建设,改善这些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10.技术性的扩大汇才学校的办学规模

  通过调整汇才学校学区,进一步扩大优化学校生源。

  11.积极引进优质高中

  2008年顺利引进济南二中,在解决我区缺少优质高中的问题上取得突破。

  12.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原则,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实施农村校舍升级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及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

  《济南政务信息》特刊、《济南日报》等新闻媒体都专题刊发了天桥教育整合资源的情况。9月16日,区委、区政府隆重举行了“济南市天桥区教育资源整合学校更名揭牌仪式”,副市长邹世平同志和区委书记张辉同志亲自为16所整合更名学校揭牌。

  (三)以软件提升为关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坚持一手抓硬件,一手抓软件。

  1.加强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为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教育局瞄准软件提升,于08年成立了教育发展研究室,根据全区教育发展现状,着力研究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形成了“一个目标、两个战略、六项举措、十大品牌”发展思路,在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分配机制、自主办学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全区教育发展的软实力日益提高。

  (1)推进招生制度改革,优化涵养生源

  结合资源整合工作进程,科学合理地对部分小学招生学区和中学对口学校进行了动态调整;将辖区内15处新建、插建小区纳入学区,实现义务教育服务无缝隙覆盖;借助市直学校办学条件的优势,调整扩大了优质学校的服务半径,使更多的学生得以享受更好的教育;完善教育救助机制,新增5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进一步满足了弱势群体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09年我区初中学校报到率均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推行学区一体化建设,实现学区共同发展

  以初中学校为点,辐射、协同片区内各小学、幼儿园,将区内学校、幼儿园划分为七大学区,建立“学区党的工作委员会”和“学区管理委员会”,加强学区内学校(园)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施学区共同发展。学区一体化使得一个学校能解决的问题能够解决得更好,一个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借助学区合作方式加以解决,教育局对学校的管理机制及学校自主发展机制更加灵活有效。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干部活力

  深化校长负责制,不断放大校长的权力。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是关键、党支部(总支)是主导和核心、教代会是保证的三方面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中小学内部管理体制。加强干部交流,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加强对年轻干部的选拔与培养,通过交流使用、挂职学习等多种形式,鼓励年轻干部自主能动地锻炼提高。09年上半年以来已派出三批干部到北京、上海等教育发展先进地区挂职学习。结合原三办学校划归直管后学校干部队伍亟待加强的实际,近期选派部分城区学校的优秀干部到原三办学校任职,选拔部分原三办学校的优秀干部到新岗位任职,提拔了一批年轻干部,干部调整涉及35个单位、76人,各学校干部队伍更具活力。

  教育局作为教育系统的指挥机关,率先进行系列改革,对原有科室进行调整,职能进行整合,建立大科室制,科室干部轮岗,机关干部与学校干部双向交流。本着严格管理与人性关怀并重的原则,在不断优化机关办公环境的同时,强化机关的严格管理,树立教育机关形象,进一步提高了机关工作效能。

  (4)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师资队伍

  建立起教育局、学区、学校三级人才交流平台,逐步实施教职工“区管校用”管理体制,为实现教育人才的合理调配和均衡发展扫除了体制上的障碍。开展教师交流,以学校间学科搭配的教师交流、原区属学校到原三办学校的教师交流、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和农村教师到城区挂职学习等三种方式,推进区域教育人才资源均衡配置。今年暑期,全区教师交流达到124人。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录用的新教师大部分分配到农村学校,极大地优化了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

  (5)推进财务制度改革,凸显学校自主办学的地位

  农村(黄河北)学校财务按有关部门要求实行集中核算,城区(黄河南)各学校财务不再实行统一管理,学校财权下放学校,校长依法全权行使资金审批权,教育局不再设审批权限。系统内全面实施绩效工资,教职工的报酬与工作量的多少、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联系,具体实施办法由各学校自己确定。财务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了各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能动性。

  2.加强高端引领,谋求天桥教育高位发展

  积极加强与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学会等著名院校及机构教育专家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专家的高端引领,推进全区教育向高位发展。09年8月22日,教育局建立了“天桥教育发展专家顾问团”,聘请华东师大郭景扬教授、东北师大邬志辉教授等为全区教育发展专家顾问团首批专家。9月26日,教育局与中国教育学会中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签署了《关于合作共建“中国教育学会济南市天桥教师发展基地”,“中国教育学会济南第五十六中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济南市明湖实验小学”的协议》。未来三年,教育局将全面开展与中国教育学会的合作,依托其强大的专家资源,推动我区教育实现优质的发展。各学区、各学校积极行动起来,自主发展、竞相进取,分别与华东师大等专业团队建立了合作关系,借力教育专家的引领指导,提升学校发展软实力。

  3.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天桥教育品质

  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强力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追求课堂教学的“密度、强度、深度”,向课内要质量;强化教育资源开发,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大力推进“大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近年来,天桥区教学工作取得长足进展,明湖中学王兴武老师被评为全国教科研优秀教师,《山东教育》《济南教育》等分别对我区课堂教学改革做了长篇报道。去年在全国课堂教学比赛中,我区两位教师代表我市参赛分别荣获语文、英语学科一等奖。制锦市街小学的王艳凤老师被推荐为齐鲁名师培养人选。

  4.统筹各类教育,完善我区教育发展体系

  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尝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步伐,注册成立天桥区幼教发展中心,农村幼教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加大对民办学校监管力度,确保民办学校规范、有序发展。09年我区被推荐参加“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申报。

  (四)走品牌引领道路,努力创建优质教育品牌

  确立了教育品牌发展战略,引领带动整体工作进展。去年以来,区教育局被授予“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基地”称号;新苑小学被确立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实验学校”;济南汇文实验学校被确定为全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联系点,09年3月份在全国部分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09年5月省文明办将全省“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启动仪式安排在了我区学校;济南市作协也在我区学校建立了济南市首家“诗教示范基地”。09年10月31日,我区将承办全国中小学“生命教育”课堂教学研讨会。明年下半年,我们还要承办全国书法教育年会。

  三、存在不足与问题

  (一)教育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不够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办学体制等改革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解决。办学形式单一,无法满足社会不同经济阶层多元化的教育需求。教育开放、合作与交流也有待扩大和深化。

  (二)等、靠、要思想严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从目前来看,我区名校长、名教师队伍数量偏少。部分干部思想保守,“等、靠、要”观念严重,缺乏开拓创新的灵活性和前瞻性,对于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思路不宽,办法不多。

  (三)教育教学质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生源流失现象依然存在

  教育整体发展不够均衡,城乡差距还比较明显,部分农村学校建设进展缓慢;教育教学质量整体不高,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生源流失现象依然存在。

  (四)中小学校舍安全存在隐患,校舍改造压力较大

  有相当一部分校舍的抗震、防雷、防火水平较低,校舍改造的任务较重。由于历史原因,我区财政底子较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不够完善,造成教育改革发展对投入的需求同经费供应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天桥教育发展的瓶颈。

  (五)宣传工作有待加强

  在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氛围,凝聚更大力量,推动更好发展等方面,教育宣传工作还有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根据区人大调研组和人大主任视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着力加强六个方面的工作,实现均衡、公平、内涵、特色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有利契机,重学习、重实践、重实效,切实解决目前在思想观念、教育管理、教学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天桥教育的自主、创新发展。

  (二)强力推进改革,准确定位、科学规划、自主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三优”举措,激发广大干部、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试行干部教师学区一体化管理,使各类教育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专题研究三年发展规划,通过科学定位,鼓励各学校因校制宜,开拓创新,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和举措,办出风格和特色。

  (三)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育软实力

  大力开展干部教师“读书工程”,提高干部教师持续发展能力;依托与中国教育学会的合作平台,全面开展干部教师培训工作,近期将派出首批30名中学校长和50名名师人选到先进地区学校挂职学习;充分发挥专家引领的重要作用,依托天桥教育发展专家顾问团,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全面参与学校建设发展各项工作,实现全区教育高效优质发展。

  (四)强化研究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设教育发展研究室,成立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形成浓厚的教育学术研究氛围。不断完善学区一体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区教研的集团化优势,优化教学管理,着力打造教育教学高质量学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五)深入推进教育资源整合,统筹各类教育事业发展

  做好旧棚户区、北三办片区以及农村薄弱学校的资源整合工作。积极推进校园安全工程,建设合格、规范的学校。走集团化发展道路,推进幼教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农村幼教中心的建设步伐。加快建设社区教育学院,完善社区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将十三职专建设成达到省级以上重点校标准的中等职业学校。加强民办教育工作的管理、协调和规范化建设。

  (六)凝炼特色,提升品质,加强宣传,塑造天桥教育品牌

  确立以区域特色为龙头、以学校特色为基础的教育品牌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系点”、北师大基地、“生命教育”等品牌建设,今明两年承办全国生命教育年会、全国书法教育年会、孔子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加强和改进教育宣传工作,在打造教育品牌,提升教育品质的实践中,塑造我区教育的形象,变品牌效应为发展效应,以教育品牌引领我区教育发展。

  

  今年是天桥教育三年打个翻身仗的起始之年,面对天桥教育发展的巨大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监督支持下,不遗余力地抓方向、定目标、落实保障、强化督导与考核。努力把我区建设成教育质量一流、学校特色鲜明、资源结构合理、区域优势显著、发展后劲持续的教育强区。